找到相关内容941篇,用时34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南传佛教的菩萨道思想

    bodhisatta)。在至上愿生起那一刻开始,菩萨即进入「大菩提行道」(Mahà-bodhiyàna-pa?ipatti),他肯定将在未来成就无上全自觉者,决不退转。此后,菩萨可以不需要导师的帮助而单...菩萨,此瞋恨心令他乖离了菩萨道,后来也被佛陀授记最终将成为独觉佛(辟支佛)。 所以说:佛陀出世是极为稀有难得的,要成为菩萨也是非常稀有难得的。 五、对三的解释不同 北传经论把佛陀所说...

    林欣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5/16514276938.html
  • 《法华经》与宗教间的对话

    假”教,声闻、缘觉也非永久不变的固定的存在,在受到教育、充分成熟以后,他们作为菩萨,最终也会成佛。因为这一教说主张一切人同能成佛,故称佛,亦指《法华经》自身。因为只有佛是真实的存在,所以又称为一...一”的解释与排他主义、包括主义、多元主义  以上是关于方便品中“一”思想的说明。由以上说明可知,一是相对三而言的。以下考察一与三的关系,在此之前,先就三中的菩萨与佛的关系加以说明。从...

    菅野博史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205139343.html
  • 寻觅释尊的真意——吕澂先生关于佛学基本问题阐述试探

    、不究竟的。”[15]吕澂先生又阐述到:“在印度,佛家以外的学派也很多带着这样倾向,一般人受着薰陶,对于声闻的说法就很易予以接受,因而使它流行了很久。后来佛学传到中国,尽管那时菩萨的势力已极发展,主要的义学也都以菩萨为依据,但实际上仍离不掉声闻的作风。这给与佛学的流行以很不好的影响,向来中国佛学受到外来的批评、攻击,即是集中在这方面的。”[16]在此,吕澂先生所指应该是小乘佛教所带给中国...

    金易明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445141111.html
  • 论佛教戒律观对“罪”的看法——以“罪”之判定为主的层级研究

    以自我为中心对待一切  2. 贪:无止境的匮乏、需求  3. 嗔:面对匮乏与痛苦的反弹状态。  伍、三种理论层次  一、人天所认定之罪  二、声闻的罪因  三、菩萨的罪因  陆、结 论  【...指导修行者,排除身口二行中所有伤害众生或障碍修道的罪行,并进而净化错误的“知见——无明力”与“情意的染著——爱染力”。从凡夫到圣者,不论菩萨道、声闻行或人天,[1] 其基本的实践过程皆是如此。  而...

    释空寂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0220743500.html
  • 论佛教戒律观对“罪”的看法 以“罪”之判定为主的层级研究

     一、人天所认定之罪   二、声闻的罪因   三、菩萨的罪因   陆、结 论   【关键字】 罪 罪意识 罪理论 我 五蕴 缘起 贪嗔痴   壹、前 言   在佛法中,罪因惑起,惑因爱生。...净化错误的“知见无明力”与“情意的染着爱染力”。从凡夫到圣者,不论菩萨道、声闻行或人天,[1] 其基本的实践过程皆是如此。   而世间的法律并不过问人的无明爱染,甚至对于无明爱染所支配的人,由于其对...

    释空寂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6335844517.html
  • 佛法义理(2)

    缘觉菩萨,同样回向一佛,皆须向佛道精进努力。  3、菩萨界  菩萨,为梵语菩提萨埵( bodhisattva)的简称。菩提指“正觉的智能”,萨埵指“有情”,故合译为“觉有情”。也就是发起菩提心,...多么地难遭难遇。古德说:“佛在世时我沉沦,佛灭度后我出生;忏悔此身多业障,不见如来金色身。”正是最好的写照。  学佛的弟子,有只求自利的声闻、缘觉二,及上求下化的菩萨。站在广度众生的利他立场,佛陀常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6585347720.html
  • 寻觅释尊的真意—吕澂先生关于佛学基本问题阐述试探

    彻底、不究竟的。”[15]吕澂先生又阐述到:“在印度,佛家以外的学派也很多带着这样倾向,一般人受着薰陶,对于声闻的说法就很易予以接受,因而使它流行了很久。后来佛学传到中国,尽管那时菩萨的势力已极发展,主要的义学也都以菩萨为依据,但实际上仍离不掉声闻的作风。这给与佛学的流行以很不好的影响,向来中国佛学受到外来的批评、攻击,即是集中在这方面的。”[16]在此,吕澂先生所指应该是小乘佛教所带给...

    金易明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6220259832.html
  • 能断金刚般若经讲要

    有发趣菩萨者至愿乐欲闻。   三菩提以菩萨为胜,佛种不断,实有赖於菩萨之发趣也。云何发趣行耶?此有三问,以一应字贯之(隋译依原文直译,故三问有三应字):应住、应修、应摄伏,皆行之总相也。...(即发心住处)佛告妙生若有发趣菩萨者当生如是心至更求趣想故。   行所住处,首标发心者,认得此心,而後住、修、摄伏诸事,乃有所依也。佛言当生是心,又以当生二字提起愿望,必自觉有此心,而後此心始存也...

    吕澄

    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2483166679.html
  • 《法华经》导读

    分为五个,“”是车的意思。就是五个层面:佛、菩萨、缘觉(又叫独觉)及声闻、天、人。这五个层次都是关于成佛的,大家注意啊,都归于成佛你才能说佛法有这五个层面,所以我说,你读《弟子规》,也是佛法,它...、声闻、缘觉嘛,佛的三乘法,太虚大师把它讲成五,加上天,人,意思是一样的,讲出世间就是三乘法,那么五是世间出世间共法。讲三的话,说菩萨、佛,《法华经》讲都是大乘,都是要成佛的。因此...

    明海法师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8403771663.html
  • 菅野博史:《法华经》与宗教间的对话

    以阿罗汉和缘觉为最终目标的声闻和缘觉呢?在此,《法华经》透露了一个秘密,即在《法华经》之前、以声闻缘觉菩萨三类修行者为对象所说的三类法(顺次为四谛、十二因缘、六波罗蜜)及其修行,是方便教。依此达成...存在,在受到教育、充分成熟以后,他们作为菩萨,最终也会成佛。因为这一教说主张一切人同能成佛,故称佛,亦指《法华经》自身。因为只有佛是真实的存在,所以又称为一。佛与一结合,也称为一佛。此即三...

    菅野博史 ( 日本创价大学教授、国际佛教学高等研究所所长)

    |世界佛教论坛论文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6472473333.html